一、概述
目前,在我国瓶装饮水市场上,主要有矿泉水和纯净水两种饮用水。在饮料市场上,各种饮料的主要成分均为水,称为饮料用水。在此,就矿泉水和纯净水两种饮用水及饮料用水的消毒杀菌工艺做一概述。
在原水水质处理过程中,大部分的微生物已经被去除,但即使是采用微滤、超滤等方法处理水时,水中的细菌也不能完全被去除。而一般的水质处理方法更不能除尽微生物。为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合格,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在制造饮料,特别是制造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以及包装后不再进行二次灭菌的果汁饮料时,必须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并要注意储罐、管道、阀门等的卫生状态,防止对水产生二次污染。
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的致病菌,并使水中的细菌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常用的水消毒方法是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二、消毒原理
氯消毒包括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其消毒原理是氯溶于水后,会产生如下反应:
Cl2+H20=HCl+HClO
HClO=H+ +OCL-
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迅速穿过微生物的细胞膜,进入微生物体内,破坏微生物体内的系统,使之失去活力而致死。另一方面,次氯酸性质很不稳定,即容易放出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与铵盐,硫化氢,氧化亚铁,亚硝酸盐以及有机物腐败后产生的物质相结合,对水中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物等起氧化作用,从而抑制了依靠这些物质为营养的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一般认为次氯酸具有主要的灭菌作用。而反应中生成的次氯酸跟杀菌力较弱,不具有次氯酸穿透微生物细胞膜的能力,因此其消毒作用远低于次氯酸。
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是紫外线的光谱波长在490—140nm范围内具有杀菌能力。微生物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体内的核蛋白质会因吸收紫外线光谱能量而变性,引起新陈代谢障碍,从而丧失繁殖能力,当照射剂量增大一定量时,微生物细胞被破坏致死。紫外线对澄清透明的水有一定的穿透力,因此能使水消毒。
臭氧消毒的原理是臭氧在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瞬间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细菌和微生物。羟基(·OH)是强氧化剂,催化剂,可使有机物发生连锁反应,反应十分迅速。羟基(·OH)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单原子氧(O)也具有强氧化能力,对顽强的微生物和病毒,芽孢等有强大的杀伤力。
三、臭氧、氯、紫外线消毒效果比较
自来水等饮用水在中国目前普遍使用氯剂消毒,而使用氯法有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存在。1973年起,荷兰,加拿大,美国等国相继发现用氯消毒后的自来水会产生卤代有机物(氯仿,氯胺等)。余氯还会影响饮用水的 口感,特别对于饮料用水,余氯会使碳酸饮料等饮料制品产生氯的臭味,并使饮料中的色素发生氧化,影响产品质量。
采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同的对象菌致死所需的照射能量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原水水质对紫外线杀菌效果也有影响。紫外线因在水中的穿透力有限而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且紫外线消毒不能像余氯那样维持消毒效果。
臭氧具有比氯更强的氧化消毒能力,不但可以较彻底的杀菌消毒,而且可以降解水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和去除重金属离子以及多种有机物等杂质,如铁,锰,硫化物,有机磷,有机氯,氰化物等,还可以使水除臭脱色,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臭氧适应能力强,受水温,PH值影响较小。臭氧适用范围广,不受菌种限制,杀菌效果比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效果好。与氯不同的是残余臭氧可以自行分解为氧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臭氧处理后的水无色无臭,口感好,能改善饮用水品质。
故此,为了提高瓶装饮用水的质量和延长保质期,国际瓶装水协会(IBWA)建议采用臭氧处理。在臭氧处理前,瓶装水一般用反渗透,纳滤,超滤去除天然水中99%的有机物,从而降低臭氧的用量。
四、工艺流程
五、臭氧消毒系统的参数选择
(1)消毒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臭氧投加量为1—5mg/L,接触时间为4—10min,保持0.1—1mg/L剩余臭氧浓度。
(2)主要设备的选择
a,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应根据设计流量及臭氧投加量来确定。W=0.001×Q×P
公式中:
W→臭氧发生器的产量,g/h:
Q→设计水量,L/h:
P→臭氧投加量,一般采用1—5mg/L
0.001→单位换算系数。
b,接触氧化罐 接触氧化罐的尺寸应根据设计流量及流速来确定。
S=Q/V
公式中:
S→罐体截面积。㎡:
V→流速,一般采用8—10m/L。
罐体直径的确定如下。
D=2×(S/π)0.5
公式中:
D→罐体直径,M。
罐体高度的确定如下。
H=V×t+0.2
公式中:
H→罐体高度,m:
t→接触时间,一般采用4—10min
0.2→布水空间高度,m
六、安装运行
臭氧发生器一般采用射流投加方式,即全部或者部分水流与臭氧通过射流器混合后进入接触反应罐。连接水路和气路,保持臭氧发生器进气口与大气相通。开启水泵,调节进水阀门,调气量开关在最大位置。接好电源线,按电源开关,调功率调节开关至最大,即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