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的瓶装水零售量达到2626.41亿升,人均消费36升。当然了,这个数据全靠发达国家往上拉,美国的人均瓶装水消费量为120多升,中国2016年瓶装水零售量420.64亿升,人均消费30升,也就是世界平均水平。
简单来说,瓶装水一般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少量是PC(聚碳酸酯),前者广泛见于各种小瓶饮用水、碳酸饮料等,后者常见于大桶的桶装水。这两种材料在正规生产工艺产出后,经过洗涤消毒后,都不应有有毒物质残留。但是这两种材质都不能加热,原因是前者不耐热,后者可能会有有毒物质溶出。——话说,没人会直接加热吧!
选择材质不同主要出于成本、安全性能考虑,小瓶水可以用薄薄的PET材料,一般就难以破损;大桶水由于质量大,薄薄的PET不够坚挺,不能有效维持瓶子的形状,PET加厚之后会变脆,更容易破裂,于是就换用了PC,PC的特点就是抗摔。
这两种材料都是可循环使用的材料,虽然难以天然降解,但是现在拾荒者的贡献使得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情形十分乐观。甚至,我觉得这是循环回收利用最好的一个部分!
水的安全问题有两个方面。
1)水的种类:
纯净水与蒸馏水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纯净水主要是通过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紫外线消解等简单步骤除去对人体有害的悬浮杂质、重金属离子、细菌以达到饮用标准,仍旧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离子;蒸馏水则是通过多步过滤、消毒后再加热蒸馏而成的(几乎)纯水,其中金属离子几乎完全除去,醇类、胺类都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如果长期饮用会引起无机盐、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证据仍旧不够确凿,目前的小白鼠实验饲喂蒸馏水时其食物极其单一,而我们摄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手段仍旧是日常进食,喝水只占一小部分)。
矿物质水,说的好听点,就是纯净水兑无机盐,1吨水加那么1-2克东西,本质上和1块钱的纯净水没多少区别。
矿泉水、天然弱碱性水、富硒水等,声称是天然,但是仍旧要经过上述几道工序,可能由于产地的地质因素不同会出现富硒、富碘等情况,目前证据不足,噱头可能性很大。弱碱性水进入胃部之后没有区别,要知道胃酸pH<2,水的吸收是从胃部开始的。而且弱碱性十分好做,稍微加点弱酸盐就成,对人体又没什么影响,一瓶水又能多卖几块钱。
2)水中物质的吸收和细菌问题
水中的矿物质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吸收方式主要是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运输(Na+、K+)和离子转运蛋白的主动运输(Ca2+)。只要是喝水,喝哪种水,其吸收方式是不变的,因此所谓的“人体难以吸收”纯粹是主观臆断。
纯净水中细菌经过多步处理,理论上是不应该存在的——过滤可以除去大部分细菌,紫外线消解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即使能够存活下来,一般也是会因为水中缺乏碳源、氮源而难以繁殖,不过生存足够了。如果细菌菌群超标,多为处理后污染,与处理工艺关系不大,少量是处理工艺上偷工减料。
综上所述,瓶装水免去了日常烧水的麻烦,而且,其干净程度往往比自来水要高出很多。
弊端
当然了,瓶装水不好的就是,会产生塑料垃圾。发达国家喝完瓶装水,塑料水瓶垃圾都出口到中国来了。现在中国禁止进口这种废塑料垃圾了(我国将禁止进口24类固废包括废塑料等)。 不过只要按照标准生产,正确使用即可,其方便程度、安全程度应远大于弊
评论